他比較了室友藍士博舉辦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共生音樂節」,指「六四」在台灣社會沒有認同和情感的基礎,很難生根。
《中時新聞網》報導,北京海軍分析家李杰表示,目前包括飛彈,還有精密的雷達等武器系統都還沒安裝。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如同近期多家外媒報導,CSIS也預測,中國經常將軍事里程碑與現有的假期和紀念日相結合,003型最早可能在6月3日下水,因為恰逢中國的端午節和江南造船廠成立157週年。除了美方,中國與台灣方面的分析也指出,003型航母就算下水,距離「發揮初始戰力」(IOC)仍有漫漫長路。但他提醒說,建造工作仍在進行中。但根據上海海事局臨時發布的公告,下水時間可能延至6月底之後。未來計畫搭載匿蹤戰機殲20的艦載型殲35。
《民視新聞》報導,國防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表示:「所謂的有技術上的問題,譬如說它船段之間的管道,可能還需要進行整修,或者是說美軍的RC-135偵查機在附近盤旋,我想這都不是主要問題。報導引述一名美國官員表示,003型航艦貌似下水在即。20世紀初的世界,顯然不是如此。
由治而亂,震憾自然無可比擬。但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十數年,戰火的規劃需要時間累積「因緣」。2021年2月22日,烏克蘭與親俄武裝份子再次交戰,大規模衝突重燃,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Oleksandrovych Zelenskyy)強調想透過外交手段解決紛爭,但卻仍陷於戰亂之中,無以停止。2010年爆發的茉莉花革命(Jasmine Revolution)和後續的阿拉伯之春(The Arab Spring)雖然引致一系列的戰爭與世界性的政治變動,但相關事件也是以北非與西亞為主。
異於單純的學術文章,我們的一些作者以前線獲得的經驗為基礎,描繪了戰場上的不同心靈活動,當中帶有大量讀者能輕易體會的情緒。以形象化的方式表達,作者們希盼閱讀本書的過程成為讀者步入烏克蘭友人家庭作客的經驗。
當一代人生長在太平環境,步入社會後卻忽爾淪入祇從歷史書見過的戰火之中,所有的期望、預期、想像全數落空,「迷惘」、「失落」當說是情理之中。在烏國軍民抵抗之下,發動閃電戰的俄軍陷入泥沼,而自由世界的各國政府與義憤的平民,也獲得了馳援的時間與機會。第二部分的「客廳」,則是紀錄烏克蘭戰爭如何被世界看到的普羅維度,也讓我們知曉烏克蘭戰爭何以異於過去二十年的大小戰爭,牽動世人的心靈,當中包括烏克蘭戰爭中平民的生存狀態、烏俄戰爭在人類歷史與地緣政治的位置、戰爭在各種傳播面的呈現與操作、烏俄戰爭作為近年罕見熱戰的軍事面向等。對生活於北非與西亞以外地區的人類來說,烏克蘭的戰火可說是重燃了自冷戰以來人類對「世界大戰」與「核子戰爭」等末日危機感的楔機
在《怪奇物語4》推高收視數字的同時,也不難想見在此時局之下,人們對於串流的需求仍在,且串流戰場更是兵家必爭之地。該劇改編自日本經典漫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這項IP過去曾在1995、1996、2001和2014年被翻拍成日劇,如今第五度轉譯為影集,究竟會玩出什麼新意?令人頗感好奇。同樣身為2022年春季日劇強檔之一的,就是從6月1日起於Disney+獨家播出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在後疫情時代的當下,歐美戲院人潮逐漸回溫,上個月院線電影迎來了《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捍衛戰士:獨行俠》兩部叫好叫座的商業鉅作,也將「電影」帶回了「電影院」,讓支持電影院體驗的影人與影迷們,能在疫情下窺見大銀幕的蓬勃生機,又逐漸綠意盎然,振奮人心。
上個月,Netflix也迎來了旗下招牌驚悚科幻影集《怪奇物語4》,一上架就寫下Netflix的收視新紀錄,以首週觀看總時長2.86億小時,打破此前由《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第二季創下的1.93億小時紀錄。劇集描述身為傳奇私人偵探金田一耕助的外孫,主角金田一背負著眾人的期待,面對市區不斷發生的離奇殺人案,運用超高智商屢屢成功破案。
《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Disney+播映,6月1日上線「日劇」的全盛存在,曾是90年代哈日族的集體記憶與青春,如今屢屢被劇迷和劇評討論的,卻是收視疲弱、劇本開高走低、製作規模普遍輕量等話題,雖然近年仍有像《喜劇開場》這樣口碑極好、成功征服海內外觀眾脾胃的佳作誕生,但與經常被拿來相比的鄰居「韓劇」對照之下,確實在聲量上疲軟了不少。最近頗受關注的一則傳聞,便是由木村拓哉領銜主演的《邁向未來的10 Count》因收視表現太差而遭「腰斬」,雖然這則消息已被證實為謠言,畢竟集數是在開播之前就已定檔、不太可能臨時撤動,但作為有木村這樣等級的明星加持的年度話題春季日劇,播出前自然是受到廣大粉絲期待,後續評價卻不如預期,仍讓不少人嘆之可惜。
搭檔夥伴的部分,也從原本只有青梅竹馬七瀨美雪(上白石萌歌 飾)從旁協助,到後來引起了東京警視廳警部的注意,加入了搜查一課課長(澤村一樹 飾)一同查案,此後三人便攜手合作破案,將罪犯緝拿逮捕。加上2005年還有一部「電視特別版」,2022版本的《金田一》在播出後註定會受到各方比較和評析。不過,在眾人歡慶電影院緩慢復甦之際,其實小螢幕的戰爭也持續打得火熱學者:拜登向台灣透露支援的訊號,並安撫美國在亞洲的各個盟友 針對美國戰略清晰是否能降低中國入侵台灣的威脅,串聯媒體與學界的非營利平台《The Conversation》的專文認為,雖然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美國亞洲盟友,都認為美國明確表態「若台灣遭受攻擊將會出兵」的戰略清晰在現下會是比較好的選項,但拜登目前的行為,卻讓人有些摸不著頭緒。然而,若美國官方宣布將協防台灣,將會破壞現在的平衡,北京可能也會不再容忍台北雙方的合作交流。最新版也明指,美國對台做法數十年來維持一致,跨越歷任政府。
他說,美方會持續依循一中政策,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社會,深化美台經濟關係。大越匡洋判斷,這一系列發言背後的策略,其實是刻意向北京方面展示,如果中方執意出兵,美國將會拋棄「一個中國原則」。
《路透社》報導則表示,國務院目前並未針對這項改變,發布官方聲明。國務院近日再度修改論述,放回不支持台獨段落,強調美國對台做法數十年來一致。
5月5日時美國國務院更新官網美台關係現況,將「對台六項保證」納入一中政策,並確認台灣是美國印太重要夥伴外,且刪除先前2018年版本內「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不支持台灣獨立」等字句,引發美國對台政策是否改變的臆測。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大越匡洋指出,台獨是中國的紅線,而總統蔡英文在上任之後也逐步降低其傾向獨派的姿態,讓美國在處理中國問題時,可以不用擔心台灣的擁獨力量激化雙邊關係。然而拜登三次發表這樣的言論,可見他並非失言——否則他身為三軍統帥的適任狀況將會受到挑戰。為何短短一個月內兩度修改美台關係現況論述?《中央社》報導提到國務院一位發言人以不具名方式告訴中央社記者,再次更新美台關係事實清單(Fact Sheet),是為讓內容反映布林肯對中政策演說,他在演說中重申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與六項保證的長年「一中政策」。撰文的馬里蘭大學的歷史與亞洲研究教授歐彥(Meredith Oyen)指出,最近美方的相關發言都有相似的模式:拜登明確表態將保衛台灣,然後又退縮。
不過在此同時,美國也仍受制於戰略模糊的限制,因此也會削弱可能激怒中方的台獨傾向,並要求台灣增加自身的軍事防禦能力。歐彥認為,即使在這些措施之下,白宮卻仍選擇不過度表態,可見美方仍希望維持在《上海公報》的架構裡——美方認知(acknowledge)到一個中國的原則。
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幾次拜登發言過後白宮都會快速跳出,表示「總統真正的意思是」,並強調目前美國對中國與台灣的政策並沒有轉變。美國國務院5月初更新官網美台關係論述時,移除不支持台獨、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等文字,引發熱議。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hina Power Project」計畫主任林洋(Bonny Lin)表示,「清晰化美國對台灣防禦承諾的好處,並不比維持現在『選擇性模糊』的方式強上太多。Photo Credit: 中央社 話雖如此,美國內部仍有許多聲音認為放棄戰略模糊的意義並不大——因為即使在戰略模糊之下,中國評估是否發起軍事行動時,仍會衡量美國的兵力介入。
他表示,美方一向對中國清楚陳述「一中政策」,這項政策是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與六項保證作為準則。」 大越匡洋也認為,拜登政府中的主流意見,仍是台灣應加強自我防禦能力——這是最務實的策略,而美方也持續向台灣販售武器。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日經新聞:拜登並非失言,但美國仍受制於「戰略模糊」限制 針對近日總統拜登公開的挺台發言與國務院反應,《日經新聞》華府組組長大越匡洋(Masahiro Okoshi)撰文分析,指出對比兩者表態的差異,可以看出華府同時在向台灣與中國方面施壓。
新聞來源 美國務院再度更新美台關係論述 放回不支持台獨(中央社) U.S. updates fact sheet, again, says does not support Taiwan independence(路透社) Bidens Taiwan comments a dual warning for Beijing and Taipei(日經新聞) Biden on Taiwan: Did he really commit US forces to stopping any invasion by China? An expert explains why, on balance, probably not(The Conversation) 延伸閱讀 拜登是真心話還是口誤?台灣人該如何解讀美國對台的「戰略模糊」? 討厭中國已是跨黨派共識:拜登「失言」武力保台,背後有深厚的民意基礎 回顧歷史,「戰略清晰」一定比較好嗎?我們不該用聯考邏輯來思考國家戰略 王毅會晤太平洋10島國外長,對於安全協議未達成共識,與會國稱「內容威脅地區穩定」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歐彥也提到,和過往的總統相比,拜登明顯對台灣更加公開表達支持,包括邀請台灣派代表出席就職典禮、表示他將台灣視為盟友等等,此外,拜登也沒有撤回川普時代立下的《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讓美國官員能以官方名義到訪台灣。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白宮每次都快速澄清發言,在我看來並不像是刻意為之,而是拜登本人向台灣透露支援的訊號,並安撫美國在亞洲的各個盟友。至於再次更新美台關係論述、放回不支持台獨文字,是否是因為中國施壓或抗議,這名發言人強烈否認。
截圖自美國國務院網頁 美國國務院關於美台關係說明2022年5月初版本,移除不支持台獨、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等文字 截圖自美國國務院網頁 美國國務院關於美台關係說明2022年5月底版本,放回不支持台獨段落 不過,在提及對台軍售部分,28日版本除保留先前版本「美國將依循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維持充分自我防衛能力所需防衛項目與服務外」外,另新增「(美國)將維持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壓手段,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顯然希望提升嚇阻效果國務院近日再度修改論述,放回不支持台獨段落,強調美國對台做法數十年來一致。